上午在奥尔维耶托的BNB吃完早饭,和做早餐的大妈手舞足蹈聊了一下电视里的教宗方济各,悠哉悠哉地搭火车前往罗马。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第三次抵达罗马了,罗马也是我第一次出国到达的城市和最爱的城市,所以一下火车就有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先在火车站外买了后面三天要用的Rome Pass,然后去住处ci。这次在booking选了一家离梵蒂冈特别近又超级便宜的BNB,4个人两间房4晚只要480欧,位置好,位于梵蒂冈附近一栋民居楼,房间也比较宽敞,卫生情况一般般,早餐一般。房东好像是个美国人,特别热情,入住的时候电梯坏了,硬帮着我们把行李扛到5楼。房东会说一点西语,有机会可以练一下口语表示很开心哈哈。
去买Rimowa的路上遇见上次未曾到访的、大门特别先锋的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是利用戴克里先浴场冷水浴室改建而成的。戴克里先原本是个近卫军长官,在卡拉卡拉皇帝后长达50年的内战末期取得胜利,最终称帝。与卡拉卡拉一样,他也修建了大面积的浴场供罗马公民享用。1563年,米开朗基罗受命利用浴场残余兴建了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而1564年大师就在89岁高龄辞世。教堂的入口就建在浴场的残垣断壁上,看似很简陋,但内部空间非常可观。这里曾在意大利王国时期(1870-1946)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堂,包括后来的国葬都在此举行。
中国科学院在2010年捐赠的,由李政道设计的高达6米的伽利略铜像。
走不远就是这座不为众人所知的维多利亚圣母堂 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这座教堂是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代表,其中小礼拜堂是贝尼尼最最杰出的艺术作品,是其臻于大成的范例。同时有部分建筑结构由拉斐尔亲自设计。这里是丹布朗《天使与魔鬼》中的火祭坛,下面这尊贝尼尼的惊世之作——《圣特蕾莎的沉迷》象征女性欲火。
特蕾莎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少年时患了癫痫,就潜心修炼,并把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觉记述下来,17世纪被封为圣女。她在自传中描述了自己在幻觉中见到上帝的情景,一个小天使用金箭刺穿她的心脏而后拔出,她这样写道:“这支箭已刺穿了我的心,当他把箭抽出时,我感到无限的痛苦和甜蜜,我想把这种痛苦永远地继续下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她对上帝之爱的渴望。贝尔尼尼大胆地选择了这一题材,用特蕾莎轻合的双眼、微张的似乎在呻吟的嘴和身下凌乱的衣服表现出她沉醉其中痛并快乐的神情。
下面这座奎琳岗圣安德肋堂(Sant’Andrea al Quirinale)亦是贝尼尼设计的。贝尼尼在1658年接受潘菲利枢机的委托,于1661年完成教堂建设,但是内部装饰直到1670年才完成。是贝尼尼最完美的作品之一。教堂并不大,华丽程度可以用“浮夸之极”来形容。
第二天的上午行程是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因为住的近,步行过去只要几分钟,所以把梵蒂冈博物馆和圣彼得分两天来玩。
早上到的时候排队的人不多,就先进了大教堂。后来突然意识到真是失策啊,忘了先登顶下来可以直接进教堂的…所以就不得不排了两次队。还好时间都不是太久。
大教堂内最令人瞩目的青铜华盖,是贝尼尼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件作品,总高30米,由四根20米高的螺旋形铜柱支撑。
贝尼尼的又一件惊世之作——圣彼得宝座。传说这个雕塑中包裹的木椅为当年圣彼得传道时所坐。
在这座主祭台的四周还有四尊巴洛克时期的雕像。下面这尊扶着十字架的圣海伦娜是鲍尔济1629-1639年完成的作品。她是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出生在巴勒斯坦,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她对儿子的影响实际改变了整个基督教的世界。她一直致力于寻找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并在80岁时最终找到,随后圆满的死去。
贝尔尼尼的《圣朗基努斯》。据传他是负责对耶稣执行钉十字架刑罚的古罗马军人,当朗基努斯用矛刺耶稣身体时,鲜血喷溅而出,正好溅到了他的眼中,而他原本高度近视的双眼竟神奇地恢复了视力。他认为这是神的力量,于是放下杀人的长矛,立即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这尊身后立着X形十字架的圣安德鲁由杜奎斯诺伊于1629-1633年完成。安德鲁是彼得的弟弟,也被耶稣拣选为十二门徒之一。他在希腊的佩特雷被罗马当局抓住,当要执行钉十字架刑罚时,他与彼得一样认为自己不配采用与耶稣相同的方式,与彼得的倒钉不同,他选择的是钉在X形十字架上,这也成为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下面这尊是莫奇1646年完成的作品《圣维罗妮卡》。维罗妮卡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当看到耶稣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向行刑地各各他山时,她赶在半路递给耶稣一方汗巾让他擦擦额头的汗水,耶稣接受了它,擦完汗又递还给维罗妮卡,这样耶稣脸部的轮廓就神奇般地印在了汗巾上。可以看到汗巾上依稀有一张脸的形状。
又一次过圣天使桥。本想进圣天使堡的,结果这天没开门。
遍地是历史,满街是伟大的罗马城。 上次没排队的真理之口,前来补遗。
用Pass进了斗兽场,结果关门时间和google上显示的不一样,简单转了一圈就被赶出来了。
斗兽场附近有一座小众的教堂:圣伯多禄锁链堂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incoli。
圣伯多禄锁链堂又称为“欧多西亚大殿”(Basilica Eudoxiana),建于432-440年。兴建这座教堂是为了供奉圣伯多禄(圣彼得)在耶路撒冷被监禁时所戴的锁链。目前锁链保存在圣殿的主祭台下面的圣髑盒。此外还有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
第三日一早用Pass参观贝尼尼拥趸的朝圣所——伯格赛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感谢住在罗马的盆友帮我提前电话预约。网上说伯格赛需要提前半小时到,所以我们起了个大早搭公交车过来,却发现并没有开门,门口也没有人在排队。只有快到开门时间的时候才开始有零零散散的人往这边来。不过早到的这会功夫,又兜了一圈罗马人见人爱的伯格赛别墅公园。
《帕奥莉娜·波拿巴》。帕奥莉娜是拿破仑的妹妹,嫁给了博盖塞家族的卡米洛。正门口就摆着屋主的裸体雕像大丈夫吗。
贝尼尼25岁时创作的大卫。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不同,这尊雕塑充满的动感和紧张情绪。
嵌入体肤的手指和眼泪,细节感人。眼前的仿佛不是硬生生的雕塑,而是力量、情绪和生命。贝尼尼是罗马的宠儿,也是罗马的骄傲。很难说是贝尼尼一定程度上促就了罗马的璀璨,还是罗马催生了贝尼尼的天才。
除了贝尼尼之外,伯格赛还有卡拉瓦乔的作品。
《圣母、圣子和圣安妮》(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Anne)是卡拉瓦乔1605-1606年创作的极具争议的作品。画中几乎全黑的背景是卡拉瓦乔惯用的戏剧性画法,就象戏剧舞台上只给主要人物打光一样,这种画法更加突出了重点。左上方的一小片光亮照在耶稣身上使他成为整个画真正的主角。对画最大的争议是圣母玛利亚的穿着,一身红色紧身衣领口开得极低,被认为贬低了玛利亚的神圣形象。该画当时在圣彼得教堂只展出了一个月就被撤换下来,但马上被极具慧眼的博盖塞家族收藏。
《手提哥利亚头颅的大卫》(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画中的这颗人头是卡拉瓦乔以自己为模特画的,可谓画风最诡异的自画像。
下一站:万神殿。3年前看到太多人放弃就没进去的万神殿,在各种建筑史资料和《天使与魔鬼》里看见之后又对这座精妙绝伦的建筑重拾了兴趣。
松果庭院的大松果。 造型每次都会被我和朋友模仿和嘲笑的拉奥孔。
这次来梵蒂冈最触动的是这个体感游戏。好像是考古还是探险类的。梵蒂冈还是挺与时俱进的嘛。
穿过地毯地图室,就进入了拉斐尔画室Raphael’s Rooms。画室由四个连贯的房间组成:君士坦丁室Room of Constantine:这个用于官方典礼的房间于1517-1524年由拉斐尔的弟子装饰设计完成;希略多拉斯室Room of Heliodorus:教皇的私人接见室,壁画题材为十诫故事和中世纪历史;署名室Room of the Segnatura:拉斐尔25岁时绘就的名作《雅典学派School of Athens,La Scuola d’atene》便在这个房间里;拉斐尔回廊Room of the Fire in the Borgo,墙壁上绘有拉斐尔生前的最后一幅壁画作品《波尔哥的大火Fire in the Borgo》。
《雅典学派》:画作的中心位置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柏拉图挟著 《帝迈马斯篇》,以手指指天,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亚里斯多德手拿《伦理学》,另一手伸前,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围绕着两位大哲学家有 50多位学者名人,各具身份和个性特征,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种自由学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头戴叶冠者为伊壁鸠鲁。手执圆规研究《毕氏定理》的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厚书上写字者是欧几里德。手持地球仪者是天文学家托勒密。
下午去购物。西班牙广场竟然围起来在修,难得可以排到一张一个人都没有的赫本台阶。围观了世界上的第一家宝格丽,像博物馆又像花园,各种珠宝陈列。
在罗马的后面几天,实在不想再吃意面和披萨,就跑去吃了一顿阿里郎韩餐和一顿日式铁板烧,以饱口福之欲。
第二天一早,订的接机来送我们去FCO机场。本来订了量9座的车,结果来了一辆5座的,意大利帅哥司机叔叔满脸不高兴的情况下居然帮我们把3个28寸4个24寸的行李箱塞进了那个小小的后备箱里,太神奇了。
===========
The End.